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就业专题

【就业故事】吕晟元:用四年的时间写一份留学申请

17-05-31 10:19 点击:[ ]</p> <hr> <div id="vsb &nbsp;

       编者问:学长,我最近也在考虑出国留学的事情,就想问问你如何申请出国留学呢?写好那厚厚的一沓沓推荐信、简历就可以成功了吗?能一稿定乾坤吗?

吕晟元答:我认为出国留学申请考核的基本上是大学四年里个人规划的完成情况,这个规划是我们根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主动做出的个人规划——大学四年不再像初高中时一样,父母老师会为我们的发展引航铺路,指导我们根据他们的规划一步步考上重点初中、高中、大学,而是我们根据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能做什么制定的每一阶段的人生目标,或许这个目标是大一暑假到某投行实习两个月,或许只是每天要背50个单词,但这些无一不在表明我们在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一些人可能会觉得文书、推荐信、简历等等材料是申请当中最重要的环节,其实并不是。文书、推荐信、简历的本质还是大学四年的经历的体现,如果四年的经历没有那么丰富多彩,这三份材料也写不了多好。所以要想把申请书写成精彩的个人故事,在招生官面前能够栩栩如生地上演,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对自己的四年时间进行充分的规划,然后保质保量地完成。

吕晟元:用四年的时间写一份留学申请

个人简介:吕晟元,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2013级本科生,将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发展项目攻读硕士

规划下走过的四年

当时做好研究生阶段要转专业出国留学的决定之后,便了解到本专业的GPA高,会给招生官一个积极的暗示——该生学习能力强,因此本专业的课程也不能落下,尤其是学好数学课程在申请需要数学工具的研究生专业比如教育专业时是十分有优势的。确定好目标之后,也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学的专业课程,我在校内旁听了教育社会学和教育心理学两门课程,并在网上完整地学完四门MOOC课程,补足了我欠缺的教育学基础理论知识。2015年的秋季,我去美国的Beloit College交流了一学期,在海外,学校给每一位学生自由的选课空间。其中全球环境政策课程在结课时有一份大作业,是给一个环保类NGO写咨询报告。这样的研究机会让我接触到了美国的非营利机构的真实状态,了解到美国环境政策的制定过程,融入到美国的学术环境当中,也让我对今后适应美国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更加从容自信。

当时做出了出国读教育专业的决定后,在实习方面,我便选择了两个教育类的非营利项目、机构做实践,一个是美丽中国,另一个是途梦。在美丽中国,我工作了将近3年的时间,是山东大学该团队的主席,职责包括推广美丽中国的品牌、组织校园活动、参与一年两次的双选会和宣讲会。与此同时,我带领团队的其他成员共同构建了该团的组织架构、运行模式,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化、纪律化。我们的工作内容和全职的差别不大,工作方法上也尽可能地摆脱了学生气,取而代之的是职场风。我还在2015年的暑假成为美丽中国广东暑期学院的实习生,负责活动策划和后勤保障等工作。在途梦,我的主要工作是撰写中学生生涯课程的课程设计,其中一门课是“生涯目标和信念”,另一门是“知识技能和才干”,并作为在线讲师,将自己设计的课程讲授给当地学生。途梦是职联旗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的社团,参与其中让我更快地了解了这家公司的内部分工、工作思路、甚至教育这个行业,还能够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后来我发现选择一个处在创业期或者上升期的团队去工作,即使作为一个实习生也会被委以重任,能够有机会去独立地完成项目,掌握工作技能,同时整个团队激情洋溢的工作氛围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我积极认真工作的习惯。

撰写申请书

山东大学的寒假时间短,完成实习工作是不现实的,用来学英语、准备标准化考试倒是最恰当的安排,所以我就在大一、大二的寒假分别学完了托福和GRE。学习英语和准备考试没有什么捷径可言,如果说有诀窍,那就是不厌其烦地重复、有反馈地做题。其中GRE的单词繁多且生僻,解决方法就是反复地记忆,提高熟练度。在校内,手不释卷,随身携带单词书重复记忆;在校外,机不离身,各种背单词的APP轮番上阵。有反馈地做题则是要求自己不放过错题,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错的,不同选项的差别在哪里。比如GRE的填空一度是我的瓶颈,准确率总也上不去,后来我把不认识的单词单独誊抄下来,反复看,看多了就会发现这些词不仅是考试的重点,而且也是我总也记不住的难点,这样反馈刺激自己循环往复地一遍遍重复背单词。

四年规划,终于到了要考试答卷、撰写申请书的时候了——蒋震图书馆首次开放了座位电子预约系统,我幸运地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安心地坐在六楼走廊靠窗的木椅上,享受着这个位置独属于我的几个小时。看夕阳暖煦的金黄色渐渐笼罩窗外的高楼,第一次觉得钢筋大理石也有了37度的温暖。有人来往,跫音袅袅,有风吹过,衣袂飘飘,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样子。太静了,会让人心生寂寥空旷;太闹了,就会引人浮躁自大,这样的时候最舒服,我可以带着淡淡的满足平静理性地看清大一的我如何一步步走来,可以诚实公正地写下四年里的功过得失,甚至可以灵魂脱壳站在自己的对立面去剖析我这个人。笔记本的小小键盘上飞舞着我的四年大学时光,所有的规划都到了截止时间,我了无遗憾地交卷,带着淡淡的愉悦作别夕阳最后的一抹余晖。

 

细细回首申请书上的四年青春,我发现了一个规律——我做事情不太在乎意义什么的,很多时候都是“先决定做不做,再在做的过程当中寻找意义”,这使得我做了很多当时看似无用,结果却地对未来的发展有了很大帮助的事情。所以“想做什么就去做”这句话我还挺认同的,但是我也不是照单全收,无论什么都蒙着头去尝试的,做事情的前提是此事和个人发展方向的向量乘积大于零。在这个前提之下,激情四射、活力满满地多去尝试挑战,跳出自我的舒适圈,谁又能盖棺定论说我们的经历都是浪费呢?  

采写:王素雅

编辑:王素雅

上一条:【就业故事】做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下一条:【就业故事】出国:看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