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什么是创业呢?我们都认为前几期的周宇创办山东龙岸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创业,那邓瑞恒在山东大学创新创业俱乐部做创业服务就不是创业了吗?创业的含义很广,不一定是要创办公司、企业、事务所之类的才叫创业;一些具备创业者特质的人,所做出的具有创业精神性质比如创造、开拓、创新的事情也是创业。
做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个人简介:邓瑞恒(个人微信ID:2906691219),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7届本科毕业生,关注创新创业,连任两届山东大学创新创业俱乐部理事长。
与邓瑞恒的采访赶巧碰在雨天。傍晚,雨水仍旧淅淅沥沥的,空气像一块浸透了土壤与草叶气息的海绵。到达他的工作室时,他正坐在桌案前,忙得焦头烂额。办公室是用毛玻璃隔出来的小天地,只有十五平方米大小,里面却挤挤挨挨地摆着各色绿植、紫砂壶、茶盏,还有他四处淘来的小摆件。后墙上挂了他亲手写的字幅,墙角下靠着好几副装裱妥善的字画,近400册人文社科类书籍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他对面的一壁书架上。桌案上用玻璃缸养了一只巴西龟,不住地在沙土和水洼处来回爬走。他的办公室显得很热闹,不是繁琐嘈杂的热闹,而是那种充裕着生机和趣味的热闹。
他起身将零散的几个空矿泉水瓶扔进垃圾桶,顺手拿起茶托和茶盏去隔壁水池处仔细地清洗,我给他念之前通过微信采访写成的初稿。听到“勿忘初心”这个词,他连忙打断我,“别,学妹你千万别用这种词来描述我,我从来就不觉得初心这种东西不能忘,人生就是要不断地调整啊,初心该忘还是大胆地忘了吧。毕竟,人总是要承认自己的局限,然后才能不断朝前看的”。
从创业到创业服务
大一下学期,邓瑞恒就着手组织创业团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他提到当时团队的两个创业项目,后来都因为缺少转机或成果,难以继续,不得不放弃。谈及于此,他不禁流露出几分失落,“我感到愧对那些一起在创业之路上跋涉的同伴,大家一起吃苦奋斗过,可是却无功而返”。
两次创业失败之后,邓瑞恒不禁对自己的努力方向产生了怀疑――当看不到希望的时候,这份努力是否还存在价值?是在坚持-失败的循环里继续消耗还是调整方向?他选择了后者。大二伊始,他就将自己的精力更多的放在了创新创业俱乐部的工作上。他开始集中精力去做创业服务工作,利用自己过往的创业经验和资源,帮助更多的创业就业群体,为他们提供咨询、与企业对接等服务。从团队创业到创业服务,邓瑞恒告诉我,能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资源转化为可以改变现实的力量,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人生不就是不断积累和调整的过程吗?过往本没有对错,正确对待,失败的经历也能成为难得的财富。
作为创新创业俱乐部的理事长,他仍旧怀着一颗不断尝试、不断挑战的创业者之心。2016年,俱乐部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山东青年创业领袖峰会,从组织策划、宣传到邀请嘉宾,整个过程只用了九天时间。我请他介绍一下举办的过程,他嘴角露出得意的微笑,说峰会能够举办得差强人意,主要还是得益于俱乐部独特的的运营模式——学校里的其他社团上下级明显且固定,部长、干事靠时间资历一步步升头衔,看似井然有序,但是他们做不出成果来,都是承办方。他话头一转,而本俱乐部是主办方,像山东青年创业领袖峰会、创业企业与投资机构专场招聘会这些都是山大先前从来没有办过的活动,从最初的联系企业负责人、发邀请函到会场的沏茶摆座,都是成员自己一手操办的。俱乐部的工作模式也是独树一帜,保留核心骨干负责人,不设干事,举办大型活动或者是一些设计文案之类的工作时就会聘请实习生。
听到这样的运营方式,我不禁惊讶,当我询问这样的方式会不会造成人员流失、不利于团队稳定发展时,邓瑞恒不以为然,嘴角一撇,说他从来不怕人员流动,因为他永远有魅力吸引人。设置了部长、干事,人员相对固定,一团和气,大家都靠着头衔混发展分,还有谁是真正做事的呢?而他们的俱乐部保留了骨干,工作靠的是真实的实力,有能力、有想法、有热情,团队鼓励支持成员去做事情。成员们也正是在此过程中重新定义自己,筛选人、锻炼人、凝聚人,期间最能够展现一个人的真实能力、素质、品德,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是人与俱乐部双向选择的结果。其次实习生的工作效率比干事的要高得多,不用太过顾忌人际关系,只要表明自己要在截止时间之前达到什么样的工作效果就好,出了问题直接找对方的负责人,达到要求、完美工作是团队的目标,其他的什么社团和气、团结之类的都不重要。说到追求工作的完美,邓瑞恒尴尬地一笑,说道:“我这个人虽然比较独裁专制,但是只要对方能够说服我,不只是抛出一个观点而已,而是切实地以把事情做得更好为目标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来说服我,我是很乐意去接受的。”
理想与现实的对立统一
聊到自己的理想,邓瑞恒半严肃半戏谑地说:“我希望死后,自己的墓志铭上能刻着:‘邓瑞恒先生的一生,为人类教育事业的改变,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这是好几年前就写下的。”说罢,他哈哈笑起来,连忙摆手,让我不要把这段话写进采访稿中,“人们在面对镜头的时候,总是忍不住说大话啊”。
他用纯净水煮洗茶盏,将第一泡的茶水倒掉,又沏水泡了一会,用小盏倾上茶水,示意我喝茶。我对茶文化了解不多,喝的时候有些拘谨,生怕冲撞了对方。他笑着宽慰我不用太紧张,“茶是一种饮料,我们喝它只是为了好喝、喜欢喝而已,不必过分注重那些繁文缛节”,说着,他见我一盏茶喝完,又给我倒上茶水。
“似乎一提到茶、书画,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将喜好这类事物的人归于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一类,但实际上我并不觉得自己具有儒生气质。相反,我是一个很现实的人,不然我也不会去创业了。”他突然认真起来,“创业不就是为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质量吗?创业者谁不现实呢?不爱钱的创业者都是虚伪的。就包括我在做的创业服务,我们也不应该将它看的有多高尚,因为我是希望付出我所有的努力,然后从中收获我想要的,我应该将它做好,而不是扯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空话。”
在他身上,坚定的理想追求和直白的现实态度和谐的存在着,统一成一个整体,构造成独特的他。一方面在他的心底里仍旧有着办好峰会,甚至为社会教育改变的理想,而另一方面他又是如此地清醒、坦诚,直面现实。
就像他说的“好多人是喜欢我这小工作室啊,大学期间打理出这么一间充满名士气息而且汇聚了一批山大最优秀学生的工作室,我做到了。虽然不是什么大成就,但是喝茶写字的钱我得挣到手供挥霍不是?所以现实和理想就是这样。”
他的行走就像是被沉沉海雾里的一盏灯塔指引着,但不去盲目地追随。只是不遗余力地向前走着,知道自己在走。
采访结束之后,天已经黑透了。路灯昏黄,在雨中显得扑朔而温馨,我们告了别,独自走向黑夜——
人生,不就是永远努力、永远在路上么?(其实这句话,他让我改成“人啊,该休息还是得休息,没有谁真的能永远在路上,总有离开的一天。或许我们毕生的奋斗只为离开时的那片刻无憾”。)
采写:杜妍
编辑:王素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