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哲学中讲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必然属性,我们都是一个个矛盾结合体,终生都将与矛盾艰难博弈——兴趣与学业、子女与父母、自我与外在、理想与现实……这种种的矛盾除了让我们迷茫、痛苦,还能带给我们什么呢?黑格尔却说,“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矛盾,它才会运动,才具有动力和活动”,而孙国栋似乎就成为了黑格尔所说的那种人——一个快乐的、为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前行的矛盾结合体。
快乐的矛盾结合体
人物简介:孙国栋,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3级本科毕业生,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曾获得2014、2015年优秀学生奖学金,2016年亚德客奖学金,第六、七届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三等奖,山东省物联网创造力大赛省级二等奖等荣誉。他自学各种乐器,编曲混音,拍摄剪辑,曾担任过剑胆琴心乐团的吉他手、街舞协会的会长,参加星光达人秀并且成为2017年该比赛的复赛评委和决赛嘉宾。
学生工作的同事:“他是一个很文艺的人——开公众号,写文章;自己作曲在朋友圈发表;参加街舞协会,还是吉他手。工作上挺追求完美的,在微信团队他是我们组的负责人,前期排版的各种细节、模板包括一行空格这些都是他关注的问题,他都会提出来让你改,改到完美为止。”
记者印象:“狂放不羁爱自由,这是初见国栋时的直观感受,然而随着交谈的深入,他的睿智与成熟渐渐显露出来,对自身、现实以及未来他都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
推开门,孙国栋学长急匆匆地和我打招呼,“对不起啊,我来晚了,临时有点儿事情耽搁了”。他呼呼地喘着粗气,着一件红色的潮流Logo Tee(T恤),右耳上的蓝色耳钉格外醒目,右手还提着两杯蜜雪冰城的冷饮。我们坐下,采访就正式开始了。
问:学习成绩优秀,还能把自己的兴趣做得这么有滋有味,你是怎么兼顾两者的呢?
答:大学前三年我是在兴隆山校区学习的,相对封闭的地理生活环境,加之机械学院男女比例悬殊,整个学院还残留着高中时期高强度学习的影子。尤其是大二转专业之后我们班就只有一个女生了,以至于后来我听到别人说“我们班的一个女生”时都会反应不过来(尴尬一笑),当真是兴隆寺啊,特别适合修行(严肃)。
我真心佩服那些勤奋刻苦又坐得住的“学霸”,甚至还感觉无地自容。不过,我虽然在兴趣上一点儿都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的时间可能相对少些,但是学习成绩这根弦,却是一直在心里紧绷着的。我会把握上课的时间,认真做笔记,课外的时间大都花在了自己的兴趣上了。又因为我比较喜欢做总结,所以一般每个周末,最多两周,就会做一次学习总结。很多人说做总结有些形式主义,但我觉得,总结不仅是你自己回顾复习,整理思路的过程,更是对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最直接的展示。
到考试周的时候,看着自己当初做的总结来复习,比看那些学习资料上给的提纲和知识点,更有效果,毕竟凝结了自己的思考在里面。每到考试周的我,就跟上了发条似的,早出晚归,甚至通宵达旦地学习。当然我必须要说这只是我个人的做法,熬夜伤身,我并不鼓励提倡。总的来说,比起别人的忙里偷闲,我倒是有点经常玩耍、抽空学习的嫌疑……
问:那平时如果灵感突现想去拍照,而手头还有一份明天就要交的作业,你会先做什么呢?
(不假思索)答:我会先去拍照。想拍照,我就赶紧去拍啊,如果拖延了,无形之中就是在扼杀我的兴趣,灵感这种东西,说消失就消失,而且可能再也找不回来了。相反如果我拍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这种成就感就会促使我更安心更高效地完成作业。
我了解到很多人,他们并不是对事物缺少兴趣,而是在准备付诸行动之前,要么担心自己做不好缺乏自信,要么觉得过程会困难重重坚持不下来,要么就是最致命的拖延症泛滥……好多兴趣就这样被扼杀在了摇篮里。而我的思路是,如果你有兴趣,有想法,有灵感了,就先去着手开始做,在做的过程中,遇山开山,遇水断水,车到山前必有路,真没有路了,就结合实际,调整一下方向。
总之,不要想着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就把各方各面想得尽善尽美,如果从一开始就顾虑重重、畏首畏尾,越不敢去做就越不去做,这样我自己做了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少,能做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少,放弃的越多,以后的选择就会越少,生活也会归于一汪死水。我还是想多去尝试,“搞点儿事情”吧,把大学的时间留给自己,去做些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事情,留下一些作品、成果或记忆,好让未来的自己回忆现在的自己时,能找到一些当初没有虚度光阴的证据。
朋友:“大四开始时他想过放弃既有的保研资格,去艺术学院学习自己喜欢的舞蹈和音乐,并以此为业,为此他还纠结了很长时间。”
问:你在兴趣上投入了这么大的精力,甚至想以此为业。父母、老师不会反对吗?同学们理解你的做法吗?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答:开始时,同学们似乎也是不太理解我,觉得我有些特立独行,基本上从没在自习室、图书馆见过我,整天看着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似的,学习成绩却并不差。大二时,我主动在班里分享了很多学习资料,和我自己的学习总结,同学们了解到我的成绩都是在考试周的时候拿时间和精力换来的,同时我也在我感兴趣的事情上,做出了一些大家肯定的作品,如视频,推文等,大家也就慢慢放下了偏见,开始理解我了。
前几天导员把拍摄、制作学院毕业视频的任务交给了我,并对我的作品给以了肯定,还说我好像越来越不适合学机械了(微微一笑),其实我也是这么觉得的。我通过这几年的学习,认清了机械和我理想中的差距,也发现我对科创提不起兴趣,从而知道自己并不适合做机械方面的工作,更不适合科研。对一件不感兴趣的事情,更谈何把它做到极致呢?
相反,我发现自己是一个坐不住,闲不住,总想着搞点事情的人,想拥有比较大的时间自主权,也不想花太多的时间处理同事之间、上司之间的人际关系,所以我也觉得我以后不会去过那种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活。我更希望去做一个能有很长假期的老师(干活可以,有假期就好~),或者在繁华的地方,开一家音乐主题的、充满文艺气息的咖啡厅或者奶茶店,二楼可以编曲,也可以教孩子乐器,或者卖乐器。倘若能够在街角邂逅在兴趣方面志同道合的朋友,那也是此生极大的幸运呀。这么说来,我更换专业的想法,就比较顺理成章了吧。
说到弃保,就不得不提我的母亲了(眼神怅惘,似乎陷入了回忆里)。我和她关于自己未来走哪条路有很大的分歧,比起有些理想化的我,她总是强调让我面对现实。母亲希望我好好地学机械,读直博,以后有份稳定的工作。这样的路确实也是对我好,可以让我衣食无忧,但却忽略了我的追求。就像如今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一样,父母给的和孩子想要的并不对称。父母把他们所有的苹果无私地给了我们,却并不知道子女们想要的,其实可能是桃子,也可能是香蕉。当孩子们背着这些苹果所给的压力,却高兴不起来的时候,父母又会觉得孩子不懂事,不识好歹。可是孩子们只是更喜欢桃子和香蕉而已,这有错吗?
问:在我和我父母交流的过程中,我也能体会到这样的矛盾。那最终你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呢?
答:我自己冷静下来思考,也觉得既然已经走到了现在这一步,选择保研是最佳选择了吧。如果现在选择考我自己喜欢专业的研究生,我并没有太大的自信,目标院校的导师凭什么选择录取一个没有很深专业基础的我呢,就凭你有理想?这个问题也确实很现实。若不考研,出去找工作,就更别提有多么困难了,连续碰壁之后,真的可能让人怀疑人生。
从另一方面说,我觉得攻读硕士,是一个提升自己层次,说俗一点,是提升自身社会地位的机会。上海是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城市,作为硕士生,会有更多的机会和高素质高眼界的人士接触与交流,也能让我更好的融入这座城市。以后不管我从事什么行业,这都是极其宝贵的人生经历和人脉财富。比起这些,能在硕士阶段学多少知识,就并不怎么重要了。就像我父亲曾告诉我的那样,“你十年后的样子,大概就是十年前你身边的人十年后的样子。”
说到底,选择保研,不等于选择机械,而是相当于选择了上海这座城市,和硕士研究生学位,还有与高素质人士交流的机会。如果有机会,我还要拿下音乐方面的双硕士学位。可是如果放弃了保研,那就是放弃了这一切。
倒是与母亲的交涉,也让我反思自身(面露羞惭),我的态度太过激烈强硬了,后来想想也能理解她的苦心。我觉得,父母的意见,是一定要听的,毕竟作为过来人的他们由于特定的历史社会原因,更偏向于铁饭碗的稳定工作,而现代社会的急剧发展让父辈与子代的代沟加大,清朝的时候采取八股取士,几百年来的思想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父子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差异,觉得丰衣足食,夫复何求啊(略带讽刺地一笑)。而我们从一出生就站在了前辈的肩膀上,丰衣足食,思想文化更为开放活跃,就顺其自然地不安于现状,喜欢尝试和挑战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换言之,父辈求“有铁饭碗有饭吃”,而我们这一代求“抢漂亮的饭碗,吃爱吃的饭”。
编者后记::“在与学长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很温柔,特意为我带来冷饮,把舒服的位置让给我坐,和我印象中古板冰冷到与机器人无异的工科男完全不同。他的心底还住着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会羞涩的笑,会为自己曾经的叛逆羞愧,会为不被人理解失落难过,也会为自己现在做出的成绩露出淡淡的微笑,听到我对未来的担忧他会一脸希冀的鼓励我‘先去做,别考虑那么多,用心做了就一定会有收获’……他不会装,他充沛的感情就完完全全地洋溢在脸上,相比于‘文艺’,我更愿意说他充满了人文关怀,比如现在刚刚采访完他又忙着去聚餐了。”
|